做良师益友 以爱心育人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辛勤耕耘和精心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爱贯穿始终。这是一种理念,记得刚刚接触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对班上那些调皮捣蛋学生,我总是喜欢动用“批评”“检查”等政策,满以为有此一招,一个好的班集体就可保无虞了,可是后来我发现,那些挨过“克”的学生,神情不是显得抑郁,就是很冷漠,有的甚至还伺机捣乱,以发泄不满,总之,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其实,班主任的工作,不在批评的本领,而在于对学的爱。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心”原则呢?

一、要奉献一颗爱心

斯霞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孩子们倾注全部身心的爱就是事业成功的源泉”,作为一个班主任,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爱得越深,教育效果越好,成功的因素就越大,教师要关怀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学生,哪怕是细微的关怀,也将产生影响,化为前进的动力。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作为老师我们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歧视差生,对差生更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心。记得班上有个学生,他成绩很差,学习纪律很不好,课堂上经常捣乱,有一次,他由于调皮,把手指给弄断了,看着他疼痛难忍,直冒大汗,我也急坏了,忙帮他擦去汗水,并急着送他到县医院检查,他虽然没说什么,但我感觉到学生很是感动,之后的学习中,我发现他象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不象以前那样捣乱了,一次,在我的办公桌上发现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你对我的关心,真没想到,您对我们这样的“差生”还这么好,我以前还经常给你添乱,真是对不起,我以后一定会做好,向我们班优秀的学生看齐。

二、多交流、晓之以理

做思想工作,要以理服人,讲究方式。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渴望独立独主,所以,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工作方法,避免粗暴的说教和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要勇于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置腹推心,促膝交流,让学生有亲切之感。用司空见惯的琐碎小事说明深奥的道理,用心的接触撞击灵魂的共鸣,让学生心服口服。多谈心,以了解学生的“小秘密”,聆听学生的“心里话”,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多交流,以沟通思想情感,减少隔阂,增进相互间的信任。这样,思想教育工作的收效,将会事半功倍,圆满成功。当然,教育学生,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脱离历史,更不能脱离社会。所以,都必须向学生晓之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同学,热爱老师,热爱班级,热爱生活;发扬传统、勇于进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三、严要求、持之以恒

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所以,尤其是班主任,要遵循思想教育一贯性和连续性的原则,思想上有打持久战之准备,方法上“软硬”兼施,双管齐下。“软”指思想上的系列工作。“硬”指行为上的严格要求。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自控力的局限性。行为的反复,思想的不稳定,常会导致旧“病”复发,影响教育效果。所以思想教育要持之以恒,做到要求明确、落实具体、检查仔细、完全彻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为思想工作是一种持续性的工作,要想通过一次谈话、利用一次机会、一朝一夕就会去的很大收效是不现实的,也是很难做到的,何况我们个人的能力也很有限。所以老师一定得有恒心和足够的耐心。

四、热爱学生,以情动人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应是高尚师德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教师对学生热爱的感情,来源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家长的负责,热爱学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正确方向进步。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以真情打动学生的心,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以情动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一颗爱心,态度冷漠,这就如在师生之间筑起了一条鸿沟,那么,所有的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让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播撒爱的阳光吧,这是教育的真谛。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没有爱的教育,也不叫教育。伟大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想撒播阳光,自己心里首先得有阳光”作为教师,我们内心要充满爱,让爱的阳光融化冬的寒冰,驱散春的迷雾,拉近心的距离,把夏季的绿色引向秋的金黄。 

张立辉

20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