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学生心灵倾诉的方法、途径及对策的探讨

摘要:[在普遍推行素质教育的的大背景下,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由于特有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等由于没有学生主动去反映问题而名存实亡,另外一些隐性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及早发现,可以防止转化为显性的心理问题。为此,我们进行心灵倾诉方面的探讨,通过问卷调查、采访、设置心灵倾诉信箱等办法,寻找中学生心灵倾诉的方法、途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一年的实验班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在校园为学生提供心灵倾诉的平台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心灵倾诉  隐性问题学生   学习  人际交往  情感]

一、寻找中学生心灵倾诉的方法,途径

1、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每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消除学生的担心,问卷涉及到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交往情况等方方面面,力求详实而不哆嗦。

2、采访班主任:采访学校各班班主任,了解各班学生情况,把存在家庭缺损,学习障碍,早恋倾向,个性孤僻的学生纳入我们的视野。            

3、挑选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别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按照下列步骤和原则进行:

(1)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和恰当的关系。

(2)通过采访对象的自述和对采访对象的适当询问,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和要求,注意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社会文化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3)对采访对象所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形式、性质等进行分析诊断。 

4、设置“心灵倾诉热线”“校园心灵倾诉信箱”等,为了能让学生踊跃打电话询问、倾吐或写信倾诉,我们分别在各校深入班级进行正面宣传,同时,争取各校领导的支持,开通校内免费内线电话。让学生不必为电话费发愁。学生写信倾诉不需要邮费。甚至可以不要信封,信纸也可以让纸条代替。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让学生说。这样,“心灵倾诉热线” “校园心灵倾诉信箱”与采访调查形成了互补。同时在操作中,由于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宣传到位,心灵倾诉热线确实热了起来。倾诉信箱收到的信件更多,采访调查也因为方法比较多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各校设置了“心灵倾诉室”。在热线上、在回信中以及平时的宣传中,都鼓励学生走进“心灵倾诉室”。在接待来访者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一些心理咨询师所遵循的几点原则:

⑴共情   

⑵尊重

尊重来访者的现状、价值观、权益和人格。

 ⑶真诚

就是辅导员在辅导关系中真实的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实地对待来访者。

⑷积极关注

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行为中积极面、光明面、长处、优点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强调正面的优点,使学生拥有正向的价值观。 

⑸保密

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障。

5、把我们确信已经吐露实情并具一定代表性的学生确定为研究对象,为设置实验班级作准备。

由于学生倾诉的问题较多较广较实,不但让我们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对社会、家庭、学校的错误认识或想法,并且进行了及时的辅导。至于由此而发现了学生管理中的一些漏洞,那是意外收获。

二、对中学生倾诉的问题的探索对策

在寻找倾诉方法、途径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对中学生倾诉出来的问题探索对策。在采访调查确定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取得各校领导的支持。2004年9月,在每校设置了一个实验班(某某学校综合高中高一(4)班,某某学校初中部初一(2)班,湖南某县十三中初三(1)班),课题组成员分别担任各班班主任。同时,我们把2003年9月——2004年9月通过采访调查等得来的一些情况,按学习类、交往类、情感类,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对中学生群体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在分类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不同类的问题学生研究一些试行的措施、方法。之后,各课题组成员在实验班级按照既定措施,方法展开工作。 

1、学习类问题:

1)厌学:

表现:所谓的差生由于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等原因,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发展为一种病态,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有的成绩好的学生也因为学习枯燥等原因厌学。

原因:主要是知识学习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例如:

①过重的学业负担,死记硬背枯燥的学习方式不仅加大了学生的身体压力,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②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呆板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难以对某些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倦心理。

③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不仅心理负担加重,还对自己缺乏自信。

④个别学生性格孤僻,没有朋友,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自己感到在学校很孤独,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对策:

①在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帮助下,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②批评时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对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
   ④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为此,我们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2)学习压力:指人在学习活动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这种精神负担,迫使人一定要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表现经我们调查发现,许多中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

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在进行应试教育,升学、择业等社会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学校、家庭、同学间互比等环境压力给学生以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天天为了考一个好名次、考一所好学校而疲于奔命。

对策:教师和家长能做的是

①改变侧重分数与侧重听话的教育倾向。不应以分数高低、听话程度来评判孩子,我们的教育导向要正确。

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激起进取的勇气,感受生活的欢乐,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③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目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应该是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保证孩子能稳步前进。这样可以减轻孩子过大的精神压力,坚定其学习信心。同时,也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负担。

④重视孩子的做人教育,使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为他(她)的成功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⑤给孩子测试一下他(她)的学习风格及天赋所在和个性倾向,从而帮助孩子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确定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

⑥为孩子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包括适于且孩子喜欢的学习环境。作为学校只能尽可能改善学习环境,以适合大多数孩子学习。而家长应该尽可能给孩子安排合适的学习环境,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合理的时间和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注意环境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以及环境声音(静音还是轻音乐等),还要让孩子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保证有足够的玩耍时间。

⑦为学习压力大的孩子找一个“学伴”,减少孩子缺伴的孤独感和学习带来的枯燥。

⑧经常家访校访 。老师家长多联系多沟通,为了孩子而共同努力探讨教育方式方法。

2、人际交往类:

1)与教师关系问题:

表现: ①教师偏爱的那些学习好、守纪律、听老师话的班干部、三好学生等。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经常表扬、鼓励,树其威信。师生关系过于亲密而忽略了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小问题不能及时给予教育和指导。渐渐地,这些学生骄傲自满,不能平等与伙伴相处。②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表现得不够耐心,方法生硬态度不好,与学生心理冲突频繁,从而造成这部分学生与教师之间感情疏远,甚至紧张、对立。③教师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部分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身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等生的关心和亲近,这部分学生便会在心理上产生被漠视、被忽略的感觉,这种感觉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还导致了心理障碍。④由于家庭或社会的原因,个别学生性格孤僻,有交往障碍,排斥与教师交往。

对策:在这一方面,学生倾诉的问题反映出我们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和谐和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间人际交往呢? 

①转变思想观念。淡化师威,不以成人的眼光来限制和约束孩子的天性。摈弃所谓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的“师道尊严”。放下架子以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

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的情绪体验、人格、兴趣爱好、自由发展、首创精神,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可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学生。 

③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生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行为进行归因,并形成一定的印象并且尽量避免认知上的偏差。

④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而且应该学会怎样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发现学生的问题。

⑤保持无处不在的亲和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组织好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发扬教学民主;改变陈旧的评价原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正确对待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与宽容,少一些说教。

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存任何偏见,理解信任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包括与同学、与父母、与教师之间的交往。

2)与同学关系问题:

表现:

①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学习交往的机会,缺少和同伴交往的经验和方法,在交往中担心被拒绝,所以采取逃避的方式,寻求自我保护,不愿与人交往。另外,还有一些孩子自以为是的情绪(如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又哭又闹),造成与同学难以交往。

②由于父母离异或因天灾人祸造成父母缺损的单亲家庭孩子,家庭的变故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影响,形成了孤避等不良性格。有的离异家庭学生由于父母一方的偏激教育,甚或产生对某种性别学生的仇视心理,给交往带来很大不便。

对策:

①正面教育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交往的必要性,产生交往的需求。接着让他们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诱发他们跃跃欲试的交往欲望。

②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心理,提高自信心,坦然大方的去交往,并引导他们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展现自我特长,大力推销自己。

③帮助学生扑灭嫉妒心,友善团结。进行正当的竞争,消除彼此之间的猜疑。④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一个好朋友交起;忘掉不愉快的过去,展望美好的未来。

⑤帮助学生寻找朋友,引导学生去欣赏别人,帮助别人,从而寻找有共同兴趣和相近世界观的同学成为朋友。

另外对于异性学生交往我们采取了下列对策:教师与家长

①改变错误认识:(ⅰ)“男女授受不亲”。(ⅱ)学生不成熟,与异性交往是大人的事。(ⅲ)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ⅳ)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ⅴ)与异性交往的学生是“坏学生”。

②积极引导,杜绝人为阻隔。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与观察交往范围广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而且,异性交往可以在智力、情感和品格等方面形成互补,提高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体验和感受正常异性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相互渗透以丰富个性。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打破异性交往的神秘感,积极为开展异性交往创设条件和场所促成学生对健康异性交往的态度和行为, 

③教会异性交往的原则与技巧,指导交往策略。 

纠正学生异性交往的错误做法,如交往对象“偶像化”(把交往对象与崇拜的明星扯到一起),交往过程“物质化”(大手大脚花钱)、 “盲目化”(把有异性朋友作为炫耀的资本)、 “礼仪欠缺”等。教育学生异性交往过程中注意真诚有礼貌、自然适度(不过分随便、不过分冷淡、不过分亲昵、不过分卖弄、不过分严肃、集体交往)、冷静理智地把握交往的尺度。

④创设人文、美育的环境与氛围

广泛开展各种辩论、演讲、征文、讲座、研究性课题活动,同时提供阅览室、选修教室、阶梯教室、练音房、健身房、画室等,并一直保持着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为男女生之间的集体接触和交往提供多种渠道和场所,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学习和探索中进行自然的交往。

⑤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多联系,多家访校访,共同努力。

3)与父母关系问题

表现:①由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不对,如有的家长过于粗暴,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有的家长过于溺爱、袒护或放纵; 有的家长冷热无常、滥施奖励等,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反抗。有的孩子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出走,甚至非法越轨、伤害父母。②有的家长行为不检点(成天玩牌、赌博,甚或有不检点的性行为),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孩子拒绝、厌恶与父母交往。

对策:教师教育学生

①辩证地看问题,正确地看待父母。父母与其他人一样,有优秀的一面,又有欠缺的一面。对父母,要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多看他们的长处,体会他们的苦衷;对自己,要从亲情、道德、责任等多角度严格要求,克服任性、固执等毛病。

②学会理智地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理智地处理与父母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对父母欠理性的行为,要学会用冷静、理智、面对现实的态度对待,避免感情用事,要心平气和地跟父母讲自己的观点,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想法。

③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对家庭的贡献、父母的优良品质,体验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知道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强调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教育孩子如何将这种孝敬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④辩证看待逆反心理,肯定反得对的,否定反得错的。让学生作出正确的与父母交往的行为选择,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完善自我。

⑤教会学生与父母沟通技巧:了解父母、打开心扉、笑口常开、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

⑥教师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成长。

⑦对于家长来讲,首先要克服一些不良行为特别是不检点的行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其次是了解尊重孩子,纠正错误的教育理念,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换看法,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3、情感类问题及对策

1)早恋:生理和心理上均日益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意识的萌发而对异性产生有意识的爱慕之情称为早恋,早恋带有盲目性、短期性、幻想性、隐蔽性。调查发现,中学生早恋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正确对待早恋:

①帮助家长、早恋的学生正确看待早恋。班主任和家长不能视早恋如洪水猛兽,粗暴干涉,应充分认识到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以广博和深沉的爱对早恋的孩子积极疏导,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也应知道,现在正处在求学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尚无定向、思想尚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因此早恋只有一个结果——失败,应抓住大好光阴好好学习、培养创造能力。  

②指导学生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强调学生的集体交往,反对个别交往、个别约会,同时指导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掌握分寸,做到真诚坦率、落落大方。

③帮助学生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目标的追求上;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充实自己;多交一些朋友,多看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多为对方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着想,早日摆脱困境。

④指导失恋的学生走出困境。其一,帮助失恋的同学充分认识到失恋是一种深深的不幸,同时,又是走向成熟、走向新的生活、走向未来的一个契机,它是一种磨炼,它教会人重新生活。其二,指导其正确处理好与其“恋人”的关系。失恋后切忌相互仇恨,搬弄是非,丑化对方。应该尊重对方,将幼稚的爱转化为友谊,仍然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其三,对失恋的学生要充满深深的爱和理解,保密不加渲染,更不能上纲上线捕风捉影,视其为不健康情调和错误。 

2)畸恋:是与成年人的不正常恋爱问题。如未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是很多,我们在三所学校的调查结果只发现了一例。一位高三的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可她却与一个比她大10岁,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

对策:这已属于心理疾病,需经心理治疗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尽量交由心理医生治疗,教师和家长能做的是配合心理医生进行,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辅助治疗,如①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争取学生主动接受治疗。②帮助学生多与同龄人交往,融入同龄集体大家庭,并体验集体温暖等。

 

主要参考文献:

1、罗  青  湖北沙洋师专 〈〈谈师生人际关系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2、江晓音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3、褚双林  〈〈减轻孩子学习压力五法〉〉   光明网  2003-03-04

4、李 玲    《浅谈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浦北二中 

5、   〈〈华商报〉〉   〈〈西安市六成多学生学习压力大〉〉

2004-04-06

6、杨玉红  学校规范学生异性交往装防火墙    恩施新闻网 

2004-12-27     

7、孔泽明  《在同伴交往中体验“爱”与“被爱”》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8、张玉萍  中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中小学健康教育网 

2005-02-26

9、扈文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10、中国人力资源网  〈〈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2005-07-10

11、〈〈泉州晚报〉〉  〈〈学生厌学责任在谁?〉〉 2004-12-13

   刘志勇

2012-5-22